
走近《论语》 品味经典
透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潮头远眺,一幅幅历史画卷,一部部国学经典散发着光辉,照耀当下。而《论语》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恰恰表现出仁德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长得再漂亮,也会在人们的视线中被忽略。再如拥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处在困苦中,反之,也不可能长久处于安乐中。只有仁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才会给他自身带来幸运和财富。所以有智慧的人,深知这一点,他们会以德服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说的就是这个。
记得以前读过南朝名臣谢弘微的故事,让我对“仁”又有了新的认识。谢弘微虽得到了一大笔财富,却依旧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晋陵公主要奖赏他,可他却坚持不接。古人都说他是个不移志、不贪财、有仁德的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人在世上要亲近有仁德的人,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长我们的学问。有了学问,才能更好的走好人生道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不守信的人,会为此失去很多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这就如同车子一样无法行驶。只有靠信誉,才能把生活之车开动起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得平平稳稳。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坎坷,总会顺利通行。正如车没有发动机不能跑一样,人没有信用又怎么能创造奇迹呢?辉煌的道路只会为讲信用的人开门,在不守信的人面前,大门永远紧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只读书学习而不知思考,就会枉然无知,毫无收获。只会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只有学和思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学识,有智慧的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新生代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启智慧、启迪心灵、创造未来。
指导老师:汤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