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风》2024年第2期目录
《渤海风》2024年第2期目录 (以正式出刊为准) 卷首语 01 童话和神话/ 高海涛 大家 04 迷夜( 中篇小说)/ 李迎兵 22 每一部小说都是从零开始的写作(创作谈)/ 李迎兵 小说潮 24 黑妞( 中篇小说)/ 田万里 38 聊斋新编五题/ 马宝山 43 许攸之死/ 范子平 44 带着老娘去隐居/ 轩窗 45 着长衫的人/ 王巍 46 渴望/ 黄华清 50 红高粱(外二篇)/ 王生平 54 婉凤/ 郑国琴 61 局中局/ 墨彩 62 久违的称呼(外一篇)/ 罗惜坤 64 迷路/ 甄建波 65 甭跟我提荆轲/ 郑俊甫 67 一颗石榴籽/ 袁华年 69 他终于明白了/ 李建华 散文风 70 赵家湾的初夏/ 李晓楠 72 义园的春天/ 刘义彬 75 十里秦淮/ 赵腊平 77 步入花甲的遐想/ 张殿华 79 冬日 我寻觅一座城的烟火气/ 胡庆军 80 我的沙塘 我的家/ 李婷 81 姥爷的二胡/ 梅梅 82 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杨磊 83 唤千古英雄梦醒/ 胡芳芳 85 天梯山:手指处,便是生机/ 刘竺岩 86 大海啊,大海/ 刘畅 87 看海/ 劳碧华 88 从“村超”想到中国足球(外一篇)/ 张翼安 90 茶世界/ 乔正明 92 留住那份乡愁/ 刘传勋 93 我的伯父/ 梁忆雨 94 槐花飘香的日子/ 聂浩 95 小站红樱桃/ 彭婧 96 爱在鱼子西/ 李城丽 97 我的书房在风中飘荡/ 易玲 98 繁花如梦/ 米秀涛 99 芜湖之美/ 袁牧 101 万物皆有灵/ 高琳 诗航船 102-124 102 我的内心,矗立着一座高山 (组诗)/ 江文波 104 诗的种子(组诗)/ 铁树 106 石碑(组诗)/ 欧阳肃 108 怂恿(组诗)/ 海川 110 苍南有寄(组诗)/ 希冀 111 思念走不出的故乡(外三首)/ 唐继华 112 夏日午后(组诗)/ 张元宵 113 李建华的诗/ 李建华 114 发黄的照片(外三首)/ 徐一波 这是天堂,还是人间孤独的样子(外二首)/ 姜星雨 115 母亲(外二首)/ 唐仙菊 重阳抒怀(外二首)/ 宋加龙 116 日月之下 谁在收割光阴(外二首)/ 王芬霞 张孟楷/ 钱少洪/ 叶桂秀/ 甘晓群/ 彭雨生 潘春葆/ 彭可/ 宋宜现/ 张庆昌/ 纪宪有 高娟秀/ 白玉桥/ 薛玉林/ 丫哥/ 杨磊 李国庆/ 麦少坤/ 宋婷/ 林永香/ 黄克庆 戴萌仔/ 王万平/ 张春林/ 吕振起 王澹淇/ 刘斌/ 王鹏俊/ 包红英 渤海论坛 125 一首简单的诗所具有的多样可能 ——读潘京的诗《女巫》/ 王桂林 127 万物有灵,双向奔赴的爱 ——申平小小说《大蛇》赏析/ 胡绮华 书讯 23 李迎兵长篇小说《沐月记》出版发行 66 倪美群诗集《那一粒灯火》出版发行 91 蒲素平散文集《乡村词典》出版发行 100 李成恩小说集《直到河流尽头》出版发行 128 张茹诗集《夜飞夜》出版发行 封面:槛外江湖 刘炳文作品 封二:作家影像 封三:首届“多彩黄洞”民俗文化旅游节在东掌村举行 封底:夏日时光 刘炳文作品
《渤海风》2024年第1期目录
(封面:游春图 董玉新作品) 《渤海风》2024年第1期目录 (以正式出刊为准) 首 卷 语 文学与生活/ 史丽娜 小 说 潮 雪白的猪大油/ 王爱红 惊走海参崴/ 张兴华 瞧/ 张爱泉 图书馆前的雕像/ 齐桂荣 绰号(外一篇)/ 黄福胜 过年红包(外一篇)/ 罗惜坤 一张合格证/ 董丽青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毛进 散 文 风 天上的纳木措(外一篇)/ 张栓固 月圆“香”念/ 邱桂丽 特色年味腊猪手/ 胡绮华 总统府/ 方明元 久远的记忆(外一篇)/ 张翼安 神农架意象/ 董丽青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追忆苏叔阳先生/ 林钊勤 春天来了(外一篇)/ 赵秋凯 宠物家书/ 刘征胜 雪夜/ 李保璧 家有小可爱/ 范美君 心头升起不落的阳光/ 翟永旭 微小的幸福/ 杨钦飚 公交车上/ 南海姑娘 牛的眼泪/ 洪猛 父亲与老井(外一篇)/ 竹节 汤丸里的甜蜜/ 郑志斌 土丘/ 博域 使君祠庙会/ 似玉 溯流而上的旅程(组章)/ 杨继超 甘蔗工/ 梅梅 诗 航 船 红尘里的美妙时光( 组诗) / 北乔 春天的证词( 组诗)/ 张茹 炊烟( 组诗) / 柴宝侠 为东方毅集团河北四基地歌( 组诗) / 梁桐纲 东坡橘颂(组诗)/ 河清 诗人迟钝地错失了她的春天(组诗)/ 王琳 白蝴蝶与我(组诗)/ 窦谣 时光像稻穗上的露珠闪烁颤动(组诗)/ 李志林 冬天的意境(组诗)/ 李建新 官塘的炊烟( 组诗) / 熊游坤 如此深情( 组诗) / 乔浩 温酒( 组诗)/ 张靖 仰望天空的眼睛(组诗)/ 包容冰 应满云/ 周鸿/ 徐涛/ 李延春/ 陈新潮/ 刘斌 / 刘清华/ 游金营/ 林京勇/ 钟其贵/ 许之格 / 丰木/ 海儿/ 刘岳祥/ 水香怡/ 齐少栋/ 陈国华 / 刘东宏/ 骆驼/ 刘小黎/ 杨丽/ 亦庭/ 王芬霞 / 知勉/ 朱昱龙/ 焕之/ 陈义明/ 金红利/ 冯踏 / 路玉洪/ 刘云/ 窦祝梅/ 艾孜则• 艾合麦提 / 杨彩芬/ 左艺/ 吉荣华/ 宁江岚/ 杜九升 / 陈荣荣/ 戴萌仔/ 袁晖/ 王典馥/ 王慕君 / 戴德兴 中国生态地学诗派新春诗选 胡红拴/ 华海/ 周伟苠/ 胡伟/ 杨沐/ 刘国莉/曾新友/ 归燕/ 张牛/ 杨广虎/ 方羡洲/ 王桂林/ 陈计会/ 蔡旭/ 孙大顺/ 邓醒群/ 段新强/贾亦俭/ 王富祥 宁河区作家协会诗歌小辑 李晓楠/ 王士勋/ 米兰/ 末屿/ 刘志娟/ 付小娟/ 霍述香/ 张明泽/ 傅志宏/ 赵春鹏/ 寒冰/刘嘉尧/ 李桂福/ 刘庆珍/ 李宝贵 渤 海 论 坛 绵绵自然美 悠悠黔地情 ——读林汉筠散文集《黔地行记》/ 李众姗 柴火带来的美味与淳朴乡情 ——黄福胜散文《柴火温暖的岁月》赏析/ 胡绮华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李立泰老师的《战士早餐》赏读/ 黄福胜 站在大海的边沿/ 马茂洋 封二:作家影像 封三:李浩作品欣赏 封底:一帘幽梦 冯琎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天津市作协“两基地”在武清揭牌
9月7日,天津市作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基地”和“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学服务社会示范基地”在武清区揭牌。 来自全市各区、行业作协及文学组织代表,知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近百人共同见证这一激动时刻,并以“福运武清”为主题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 活动由天津市作协、武清区委宣传部主办,武清区文联、区作协承办。在揭 牌 仪式现场,与会人员参观了“文•无垠”武清区文学艺术融合成果巡回展,观看了《京津明珠 幸福武清》武清区形象宣传片、《书写,以爱的名义》主题创意演出,对武清区树立“大文学”观念,以“文学+”的创新形式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表示赞赏。 市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岚表示,此次来到武清区充分感受到了新时代文学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对武清区在推动京津冀文学交流互动走深走实,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激励广大作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文学作品写进人民心坎儿中。 武清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荃介绍了武清区厚重的文学艺术积淀,阐释推介区委“3+1+1”工作思路,表示区文联、区作协将以“两基地”揭牌为契机,持续深入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的火热场景,创作更多紧扣时代脉搏、讴歌伟大人民、增添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同时,诚邀广大作家朋友更加关注武清、更多走进武清,不断为雍阳热土留下名篇佳作,让“京津明珠、幸福武清”更频繁、更生动、更多元地呈现在大众视野。 在随后的“福运武清”乡村振兴主题文学创作采风环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先后参观了白古屯镇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河北屯镇李大人庄
《2023中国年度诗歌选》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催生更多诗歌精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使读者呈现中国优秀诗歌阅读样本,《渤海风》拟于2024年2月编辑出版《2023中国年度诗歌选》,将荟萃国内500多名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及诗歌精品。 征稿事宜如下: 1.征稿对象: 全国诗人及文学艺术爱好者,均可参加;可自荐或推荐他人作品。 2.体裁: 现代诗代表作或精品力作。 3.投稿要求: 凡2023年度发表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及网络平台上的优秀诗歌,均有资格入选。诗歌题材、风格不限,每首20行以内(含题目和空行)。每位作者限寄一次,每次限寄2首代表作或精品力作。电子稿件请以粘贴和附件两种形式发送;附件发送,标题为宋体小三号,正文为宋体小四。请在每首诗后注明原发表报刊和期数,稿末附详细通联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以便邮寄样刊。 4.投稿邮箱及要求: spbhfzz@126.com 主题处注明:“中国年度诗歌选+作者姓名”。并加联系人微信:gp7896699,lixin167667。 5.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12月15日止。 《2023中国年度诗歌选》编委会 (按姓氏笔画) 编 委: 三色堇 大 枪 子非花 王爱红 王长征 田 斌 甲 子 刘国莉 杨海蒂 张 况 张永波 杜思高孤 城 胡 伟胡红拴 祝相宽 赵克红 赵腊平董进奎 毅 剑 主 编:刘国莉 编 辑:王 珂 李建新 《 渤海风》编辑部 《2023中国年度诗歌选》编委会 二0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到源头寻初心 写华章铸忠魂——天津市作协作家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津云新闻讯: 7月4日至9日,天津市作家协会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了“到源头寻初心,写华章铸忠魂”市作协“作家活动周”活动。本次活动由市作协主办,延安学习书院协办。 本次活动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领广大作家会员和文学工作者到延安去,在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探寻文学初心;到人民中去,在践行肩负使命中书写时代华章而举办。 延安,曾是党中央所在地,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和“大本营”,是革命者向往的“圣地”。我们今天仍在探究追寻它巨大的磁场和致胜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作家活动周的队员们开启了将近一周的学习培训、调研采风、交流座谈、主题创作的学习之旅。 在延安学习书院,队员们参与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解读》的专题学习。两堂专题课程思想深刻,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队员们在聆听过程中,充分领悟了到源头寻初心的初衷,也将在新时代继续写华章铸忠魂。 在南泥湾大生产馆,对于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与南泥湾精神的学习过程,又是一次思想和行动的洗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在恶劣的革命环境下,取得革命胜利就要自给自足。手握枪杆的革命先辈们努力融入百姓,努力学习生产技能,努力在大生产的过程中为革命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这样的故事曾经无数次在书本中,在影视作品中重现。当队员们走进南泥湾,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熟悉的旋律,伴随而来的,是一帧一帧的革命大生产的场面,仿佛旁观,又似在亲历。队员们明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加强自身,时刻以革命精神激励自己,在前行的征程上,有思辨的精神,要居安思危,不断强大自己的能力和魄力。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一堂生动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先进文化建设现场教学课开课了。文艺为谁服务?文艺为谁创作?这些是当时我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个课题,才能让革命道路迎来新的曙光。当时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责任的指向,行进的目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文艺为人民服务掷地有声的指示,仿佛一道春雷,刺破长空,为中国革命思想宣传阵地打开了新的大门。这些,也让队员们更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真正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 当队员们走进中共七大会址,队员们怀着敬意倾听,仿佛看到了七大的胜利召开,感受到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激动人心的一幕。 在梁家河,队员们聆听了延安大学教授讲述的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那里接受思想洗礼的生动故事。大家不仅佩服总书记坚强的意志力,更钦佩他在思想上勇于自我革命的魄力,同样在队员们心中,为人民创作的理念更为坚定。总书记始终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队员们倍感亲切。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要始终心系人民的命运,在人民中间汲取创作的滋养,为人民创作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愧于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在凤凰山革命旧址,在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国革命的书写者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以超乎想象的惊人